— 产品中心 —
搅拌泵车
8月2日,长沙经开区三一集团18号厂房智能化制造车间,工人在泵车装配生产线忙碌着。 在长浏高速行驶,经过三一收费站时,其北面一栋全玻璃外墙的巨大厂房扑面而来。这, ···
产品详情
8月2日,长沙经开区三一集团18号厂房智能化制造车间,工人在泵车装配生产线忙碌着。
在长浏高速行驶,经过三一收费站时,其北面一栋全玻璃外墙的巨大厂房扑面而来。这,便是三一集团18号厂房,长约1000米、宽约1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三一集团18号厂房在业内外声名远播,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厂房,不仅“块头”大,其智能化水平更是首屈一指,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中国最聪明的工厂”。作为三一集团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集大成者,三一集团18号厂房以非凡“智慧”引领行业潮流,让中国制造成为民族骄傲。
8月10日,记者来到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工业城,印有“SANY”字样的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正源源不断地从18号厂房下线号厂房,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澈宜人的喷泉;阳光从宽阔的玻璃屋顶照射下来,洒在高大的棕榈树上;桌、椅、自动售货机一应俱全的休息区,温馨敞亮;厂房内音乐声、流水声、机械加工声,和鸣悦耳。
三一集团科威特代理商拉菲克参观18号厂房后评价:“整洁有序到极致,能够让人头脑‘焕然一新’,有种置身公园里的感觉。”
18号厂房有一个“聪明”的大脑——MES(制造公司制作过程执行管理系统),它也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
通过MES,一个订单可快速精准地分解到每个工位。沿着MES流程,产品能够“了解”自己被制造的全过程和细节,还能回答“哪组参数被用来处理我”“下一站我应该去哪个工位”等问题。
三一泵送事业部物料部主管彭明介绍,18号厂房内的立体仓库有上万个托盘,每个托盘上有一个条形码,记载着零件数量、类型等信息;仓库会根据MES下达的指令,自动存放和配送零件。偌大的一个仓库只需8个人管理,占地面积只是同等容量传统平面仓库的1/12,所需人工只是同等容量传统平面仓库的1/5。
MES下达指令后,激光引导的AGV,自动从立体仓库取货,再将零配件送到相应的工位。当前方有人或障碍物时,它还会很“灵泛”地停下避让。
三一重工首席信息官潘睿刚介绍,一条传统生产线号厂房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个车型,整个厂房共可生产69种车型,“柔性生产”水平全球领先。
在18号厂房泵车总装线上,记者留意到在每台泵车侧面,都安装着一个电脑包大小、塑料外壳的黑箱子。这个装置和飞机上的“黑匣子”类似,用来采集泵车的地理位置、油压、转速等运行数据。
在三一重工的企业控制中心,点击全国任意一台设备,“黑匣子”传来的设备实时位置、开工小时数、故障等信息一目了然;连泵车每节臂架的展开角度,都一清二楚。
2012年2月14日,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CEO诺伯特·肖毅一众高管到访三一集团。在18号厂房,他们怀着孩子般的好奇心饶有兴趣地围绕整个厂房走了一圈,边观察边探讨工厂的每一处细节。
诺伯特·肖毅,这位为普茨迈斯特服务了27年的资深经理人赞叹:“我没见过比这更好的工厂了。”
2013年11月,巴林王国最大的混凝土公司Eastern Readymix总经理约翰·格林参观18号厂房时不禁赞叹:“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工厂,令人震撼,充分体现了三一集团跨国企业的实力。”
18号厂房筹建时,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曾这样描绘其制造场景:“所有结构件和产品制造,都相当精益化,车间只有机器人和少量作业员工,装配线能够准时生产,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制造现场基本没存货……”
1989年,在尝试多种生意都失败后,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拿着东拼西凑的6万元,在一栋废弃的养殖场建起了作坊式工厂——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资金不足,他们自己动手建厂房,自己焊接屋架、油漆设备、安装设备、搬运材料……
焊接材料厂一起步就在市场上挨了一“闷棍”,产出的第一批焊料因质量不过关被客户拒收。这让几位创业者意识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品质的重要,这也是三一集团“品质改变世界”企业价值观形成的第一步。
三一老员工梁云大回忆,当时工厂大门贴了一副对联: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一次一位省领导来考察时建议加一个横批:“做出一流贡献”。
三一集团展览馆里,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长臂架泵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再现了中国工程机械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并最终实现逆转的一段历史。
这台泵车1998年在三一集团长沙产业园老8号厂房下线,泵车的阀块孔,是用摇臂钻人工“钻”出来的;臂架的连接、转台的安装等,是在一台作业面不到5平方米的镗床上进行的。
“比起涟源那时候的厂房,老8号厂房要好一点,但设备工具根本谈不上先进,阀块打孔都是用手工;后来搬进的1号厂房,算得上是一个现代厂房了,已经有6台德国机床,但仍需部分人工操作。”彭百雄在三一集团工作了20多年,主要负责阀块加工。阀块是泵车的关键零部件,相当于泵车的“心脏”。阀块上的孔,相当于心脏上的“血管”,供机油通过,最终为泵车提供动力。
记者看到,在大小约0.6立方米的阀块上,密集分布着百来个孔,孔径大小不一,却都光滑圆润。“上了机床,一次成型,合格率达100%!”彭百雄骄傲地说。
1999年,1个月只能生产几台泵车;2000年,1个月生产50台;2003年,1个月生产100台;2007年,1个月可生产五六百台;如今,18号厂房1小时下线年初,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创始人施莱西特来到三一集团,在参观18号厂房时,他半开玩笑地对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说:“看了你们这个厂房后我就知道,在与你们的竞争中,普茨迈斯特早已没什么机会了。”
施莱西特说:“现在西方对中国制造还保持着20年以前的印象,回去以后,我要担负起‘信使’的责任,向更多的人传播三一、传播今天的中国制造。”
2012年1月31日,三一重工宣布以逾26亿元收购有“大象”之称的普茨迈斯特。
“龙象共舞”,这一载入工程机械发展史册的跨国并购,使得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名声大振。
“每一个新年都令人期待,但梦想可以走得更远。”2012年新年到来时,三一集团18号厂房落成,梁稳根这样鼓励6万多名三一员工。三一集团流程信息化总部副总监沈军武,是18号厂房申报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车间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和记者说,18号厂房筹建时,其实没有想过要把它建成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只是规划建设一个亚洲最大的工厂,但建成之时,其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已令人惊叹。
这源于三一集团宁乡起重事业部二期工程“数字化工厂”成功运营的启发:相较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物料库存占用率降低11%,大件物流路线多次,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这些年,18号厂房外在的“模样”没什么变化,但软件升级却在衔枚疾行。与投产初期比,2018年18号厂房人均效率提升400%,人均产值提高24%,制造成本节约1亿元,资产利用率提升8%。
沈军武举例,他们将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升级为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可以将孤岛式的流程管理,转变为集成化的一体管理。18号厂房还在规划加载视频技术,以期利用机器视觉理货、识别物料等。
三一集团正在将18号厂房打造成为“灯塔工厂”——继续大规模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技术,逐步提升经济效益与运营效率,以世界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绿色化,为工程机械行业做出表率,成为全世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标杆。
沈军武说,“灯塔工厂”的打造,不把视野局限在工厂之内,而是着力构建一个工厂与商业主体、政府机构和公民社会相连的创新体系。
《华尔街日报》关注到三一集团18号厂房,评价其“这里藏有中国工业未来的蓝图”。
“我们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仅为个人带来尊严与财富、为家人带来幸福与骄傲,更在于能够借助难得的历史机遇,将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全球地位,推向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在最能代表人类工业文明的产业里,为国家和民族赢得持久的荣誉。”梁稳根多年前的豪言壮语,正在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18号厂房2008年筹建,2012年全面投产。起意建18号厂房,其实是因为当时公司的产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那时,受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增速达到历史最快。但三一集团泵车产量每个月只有500至600台,需提产至每个月1000台,建一座更大的、生产效率更加高的泵车制造厂房,势在必行。
业绩上来看,2007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135亿元,成为湖南省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销售过百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产品影响力上,三一集团成功研制了当时全球高度第一的66米泵车、亚洲起吊重量第一的900吨履带起重机,超高压拖泵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创造了垂直泵送492米的世界纪录。
2008年元旦,董事会提出了“千亿蓝图”,即在2012年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集团相关负责人在18号厂房建设筹备会议上就说,要建成亚洲最大的厂房,不但要让车里的人看得见,还要让飞机上的人也能看得见。
2010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坐上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头把交椅”,产值占全国的23%、全球的7.2%。2012年,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企业产值合计突破2000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30%。
目前,湖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工程机械产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比重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入围2018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2019年上半年,全省工程机械规模企业完成主要经营业务收入896.89亿元,同比增长47.9%;利润128.48亿元,同比增长89.7%。
行业专家预计,工程机械行业本轮增长或在2019年上半年达到顶峰,下半年开始步入新一轮调整。今年全国工程机械行业估计仍能实现10%左右的增长。根据对省内重点工程机械企业调度情况和行业发展分析,预测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增长,将略高于全国中等水准,达到15%左右。
上一篇: 展会上的两件“老古董”
下一篇: 三一重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相关推荐